关闭

奔腾他郎河 奋进新雅邑

2009-11-24 16:19:00 来源:普洱日报

——喜看雅邑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变化

2007年1月14日,这一天是雅邑乡坝浦河新集镇建设开工奠基的日子。清晨,位于他郎河畔的坝浦河上空响起了清脆欢快的鞭炮声,鞭炮声响起的那一刻,预示着一个崭新的集镇即将诞生,它将成为创造雅邑历史新纪元的一天,雅邑乡经济社会发展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009年底,坝浦河新集镇建设全面完成,顺利实现搬迁。崛起的坝浦河新集镇是雅邑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变化最真实的写照,是雅邑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取得的丰硕果实之一。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雅邑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没有发展的新雅邑。30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紧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实现了全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

\

逐步发展壮大的雅邑乡新集镇

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农业农村经济有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30年来,雅邑乡农业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农民生活从缺衣少食到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2008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450余万元,较1978年的220余万元增长近15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649元,较1978年的52元增长12.5倍。粮食总产7320吨,较1978年的3800余吨增长近2倍。农民人均有粮355公斤,是1978年184公斤的2倍。大牲畜存栏13600多头,是1978年5640余头的2.4倍。生猪存栏27186头、出栏32860头,分别是1978年的3倍和13倍。肉类总产量990余吨,较1978年的80吨增长12.4倍。禽蛋产量120余吨,是1978年14吨的9倍多。家禽出笼52000只,是1978年11200只的4.6倍。从以上数据可知,30年来雅邑乡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较1978年均实现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

基础设施有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30年来,雅邑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随着经济较快增长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1978年没有一个村委会通水发展到现在实现了14个村委会全部通水,14个村委会通路,村委会较1978年也增加了11个。目前,156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通水率87%,较1978年的2个村民小组增加154个小组。166个村民小组通路,通路率93%,较1978年的5个村民小组增加161个小组。乡村公路总里程达300多公里,而1978年以前乡村公路里程数为零,几个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仅仅是因紧靠省道218线勉强称之为通路。174个村民小组通电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通电率97%,而1978年前没有一个村民小组为正式意义上的通电。全乡现有沼气池2100口,而1978年以前是零。全乡共有农用车等机动车辆120余辆、摩托车1300多辆,而1978年之前全乡拥有各种车辆数为零。全乡拥有电视机2000余台,而1978年之前电视拥有数为零。拥有固定电话600余部、手机1200余部,而1978年之前全乡没有一户农户有电话,更别说手机了。

今天,雅邑人已经基本告别了吃水靠肩挑、运输靠人背马驮、照明靠火把、娱乐靠跳笙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绝大部分群众喝的是清澈的自来水、运输有车辆、娱乐有电视、照明有电灯、沟通有电话手机。30年前,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人们连做梦都梦不到。

产业建设有突破,群众经济收入有增加。雅邑乡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缺乏经济骨干产业、群众收入渠道零星分散,主要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黄豆、茶叶等。养殖业以零星自食或自役养殖为主,主要养殖猪、牛、马、羊、鸡、鸭等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雅邑乡围绕“调结构,打基础,建支柱,促发展”这个目标,始终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狠抓支柱产业建设,各项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30年前,除零星放养的紫胶以及家庭养殖的少量猪鸡外,全乡没有一项经济产业或经济作物。通过30年的努力,雅邑乡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喜人成绩。全乡现有有茶园面积12000亩,开采花园5000亩,产量200吨,产值400万元。有橡胶面积27000亩,近期内可开割10000亩。有咖啡3200亩,产量500吨,产值450万元。其中家庭拥有300亩,大部分为外来企业开发经营。有蚕桑种植面积2369亩,年养殖蚕茧2000余张,产量60余吨,产值120余万元。有紫胶寄主树110万株,年产量50吨,产值75万元。有规模竹种植竹园6000亩、零星种植10000余亩,有核桃1500余亩。2009年发展烤烟1000亩,实现产值240万元。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信息大流动大交流,使雅邑乡广大群众思想观念、经营意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产业意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不断增强,逐步摆脱了山地玉米水田稻、猪鸡牛羊大白菜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走向生产专业化、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和谐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素质不断提高。30年来,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经费5000余万元,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更多质量更高。全乡受教育年限从1978年的0.5年增加到目前的6.5年,增长12.5倍。1978年以前,全乡无一人接受过大学教育,累计接受普通中等教育人数不足20人,如今全乡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不少于10人、中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不少于30人;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乡师资合格率达100%、师资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5%,分别是1978年的20和36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推进,教育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及推广运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科技生产水平,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深入开展科教兴乡战略和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30年来,共完成农业科技培训3650余期425200余人次;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30年来,累计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经费2000余万元,是1978年之前总和的10倍。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口出生数量降低,人口素质提高,少生优生、优生优育观念逐步树立和强化;广播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及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注和救助。30年来,累计发放救灾救济物资资金1000余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资金860余万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0年来共评选出“五好家庭”180余户、“文明单位(社区)”90余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工作稳步推进,全乡民族团结,治安良好,社会稳定。

\

县人民政府白章者副县长深入烟区检查指导烤烟生产工作

新集镇建设开创雅邑发展新时代

雅邑乡政府机关原驻地在雅邑村大寨组,该地点离坝浦河16公里,该地点地处古滑坡体上。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滑坡体进入剧滑阶段,经专家考察论证确认,必须进行搬迁避让。

按照打造区域中心集镇、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结合墨江县机构改革和乡镇布局规划,县委、政府决定将雅邑乡政府机关从雅邑大寨搬迁至座细坝浦河,并按照中心集镇的高起点、高标准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抓住历史机遇,建设雅邑乡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历史原因,原乡政府机关驻地四个方面因素制约了雅邑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是交通闭塞。该地点距离省道0538线8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断头路,非本地车辆不入此地,制约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流通;第二是该地点地形狭窄,无法满足集镇进一步发展需要;第三是由于历史原因规划缺陷,各种建设杂乱无章,十分不利于集镇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是由于受滑坡影响,许多基础设施反复修建,白白地浪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将坝浦河规划为全县区三个次区域中心集镇之一,雅邑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建设中心集镇重要契机,在建设、搬迁过程中,描绘了雅邑乡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展宏图。坝浦河新集镇由于是在新地点上新规划建设的,做到了超前规划、高起点起步建设,更有利于它的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再次,坝浦河新集镇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第一是通道优势。坝浦河座落在省道0538线上,交通十分便利,物流人流十分丰富,信息流畅;第二是是距离适中。坝浦河和其它两个次区域中心集镇规划点一样,和墨江县城的距离在40—50公里、一小时车程范围内,各个点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联动,十分有利于商品或物资流通,极易实现市场繁荣发展。其三是坝浦河下游是全县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水电产业密集区,坝浦河地处整个区域咽喉位置,通道优势明显。

以搬迁和新集镇建设为契机,着力构筑雅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乡政府机关搬迁和坝浦河新集镇建设是推动雅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抓住和用好这个契机,雅邑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就能逐步实现群众脱贫致富进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首先,搬迁和新集镇建设可以培养和锻炼干部。搬迁和新集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解决这些新的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新集镇可以发挥并起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商品的社会、交换的社会。而要完成商品的有效流通和交易,首先就要解决平台问题,没有这个平台流通和交易就无法顺利达成,建设新集镇就是要建造这样一个平台。

坝浦河新集镇建成后,通过新集镇的强大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会有效促进和带动全乡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群众增收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多渠道。

以新集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和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步伐,城镇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渠道提供了一个重要出口,同时,缓解了越来越紧张的农村土地等资源性紧缺状况。雅邑乡通过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不断推进与扩大,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城镇居民或其它市场群体,“三农”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狠抓支柱产业建设,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切实解决发展问题。要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就必须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雅邑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化思路经营农业,以规模化、专业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在抓好茶叶、橡胶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结合墨江县强力推进蚕桑、烤烟产业建设机遇,着力抓好蚕桑和烤烟产业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5000亩蚕桑种养规模,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上,发展烤烟10000担,实现产值800万元以上,使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多元并扩大,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按照雅邑乡“十一五”规划,雅邑乡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家家户户通水通电,通过大力推进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雅邑乡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培养新型农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是实现雅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掌握不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因此,雅邑乡将素质提升工程列入全乡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实施素质提高工程的重要性。计划到 “十二五”期末,计划完成各类培训1200余期100000余人次。

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雅邑。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要求,雅邑乡把民生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发展为民生之本,着力抓好弱势群体、低收入户、受灾群众的发展工作,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发展保障。针对实际,雅邑乡党委政府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培养,壮大队伍。目前,全乡共有党员618名,仅占全乡总人口的2.9%,比例低、队伍小是雅邑乡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按照规划,至2015年,争取全乡党员人数突破千人大关。二是要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三是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党员各项能力。四是加强培训,推动致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加快发展致富步伐是解决农村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途径。只有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头发展,党员的先进性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基层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五是发挥作用,树立形象。雅邑乡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努力使基层组织成为带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让广大党员成为发家致富奔小康带头人,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和实践者,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推动者。六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努力探索建立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期持续有效发挥。探索建立促进党员发展致富体制机制,雅邑乡通过设立党员发展扶持资金、设立党员项目扶持工程、关爱特困党员户等形式,帮助党员户发展,实现党员家庭致富。让广大党员体会和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和温暖,强化党员意识,凝聚党员力量。探索建立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培训长效机制,促进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发挥。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发展,雅邑的明天更美好

尽管雅邑现在还是一个集“边、穷、山、少”于一体的贫困乡,基础设施脆弱、产业零星薄弱、群众收入低、财政困难,但雅邑乡党委政府坚信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本,紧紧围绕“党建保障,文化联动,产业支撑,科学发展”这个思路,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艰苦奋斗,狠抓落实,雅邑经济社会会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他日必胜今朝。

关键词:奔腾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