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畜牧经济 共建小康社会
2009-11-24 16:13:00 来源:普洱日报
肉食安全保障有力
肉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墨江县畜牧兽医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肉食安全工作,把它作为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一是从生产的源头严格把关,对兽药、饲料定期抽样检测,杜绝违禁药品和不合格饲料进入生产环节。二是抓好畜禽疫病防控,防止人畜共患病由畜禽传染给人。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对上市畜禽全面实施检疫,对屠宰的畜禽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防止病害肉品流入市场。多年来,墨江县生产的畜禽及其产品未检出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氨等有害物质,经过兽医技术人员检疫后上市的肉品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畜牧生产快速发展
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墨江县各种畜禽存栏数量和畜产品产量在徘徊中增长,忽高忽低,发展步伐十分缓慢。一九七八年全县牲畜(猪、马、牛、羊)存栏25.19万头,牲畜出栏3.63万头,肉食产量1500吨,年人均肉食占有量不足5千克。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之风吹遍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一九八O年集体饲养的大牲畜全部承包到户,这是牲畜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有力的促进了大牲畜的发展,对养猪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五年,牲畜(猪、马、牛、羊)存栏从25.19万头增加到31.23万头,增长23.98%;牲畜出栏从3.63万头增加到5.16万头,增长42.15%;在牲畜出栏数增加的同时,出栏率有所提高;这一时段畜牧业的增长主要靠经营模式的转变。
一九八五年底,国家取消肥猪派购政策,标志着畜牧业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扭曲的价值体系被市场经济规律所取代,畜产品的价格体现了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农民养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政策效应逐步降低之后,科学技术的普及度逐步加大,科学养畜水平不断提高。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墨江县畜牧业创造了连续24年稳步发展的佳绩,并且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到二OO八年,全县牲畜(猪、马、牛、羊)存栏45.64万头,出栏17.37万头;家禽存栏97.39万只,出栏107.7万只。肉食产量13685吨,禽蛋产量710吨,人均肉蛋占有量39千克,畜牧业收入11879万元(一九九O年不变价,现行价约22570万元),畜牧业产值27229万元。与一九七八年相比,牲畜存栏增加20.45万头,增长81.18%;牲畜出栏增加13.74万头,增长了3.79倍;肉食产量增长12185吨,增长8.12倍,人均肉食占有量增长近7倍,这一指标的大幅度增长,反映了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墨江县畜牧业从一个弱势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五个重点产业之一, 充分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没有思想的解放,就迈不开改革的步伐,没有改革的举措,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墨江畜牧业兽医系统干部职工决心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防疫为保障,以草料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发展重点,改良畜禽品种,普及养畜技术,稳定存栏数量,提高出栏总量,强化畜产品加工和营销,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全力以赴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定不移的实施良种仔猪自给工程,大力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强化科技培训,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加大畜牧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和肉食品安全,积极组织产品营销,积极争取上级对墨江县畜牧产业的扶持,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实施好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项目,努力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畜牧业越来越重视,广大群众靠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畜牧产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墨江畜牧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