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发展畜牧经济 共建小康社会

2009-11-24 16:13:00 来源:普洱日报

墨江畜牧产业三十年发展成就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墨江畜牧生产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三十年来,畜牧兽医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基础设施逐年改善,,畜禽存栏数量和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结束了畜产品极度匮乏时代,满足了全县人民对肉食产品的需求,还有大量畜禽产品外销,畜牧业收入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已经成为墨江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墨江畜牧业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后,墨江县畜牧兽医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畜牧兽医体系网络。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从少到多,随着专业技术队伍的壮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的矛盾逐步缓解。 一九七八年,墨江县畜牧兽医站仅有全民所有制兽医人员6人,全县16个公社兽医站仅有30人农村集体兽医员,34个大队兽医室仅有36人大队兽医防疫员。一九八四年全县建立了166个村级兽医室,配备村级兽医防疫员188人。二OO四年三月成立了县畜牧局。二OO八年墨江县畜牧兽医站拥有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9人,比一九七八年增4.8倍;全县1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拥有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的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67人,比一九七八年增2.2倍;村级兽医防疫员的数量是一九七八年的5.5倍,村级兽医防疫员的补贴也从每月12元提高到100元。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30年来,全县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畜牧部门组织实施了科学养猪综示区、科学养蜂综示区、牛羊商品基地、畜牧扶贫工程、肉牛外销基地、良种仔猪生产示范等项目,共扶持养牛示范户1556户,每户都进行了牛厩改造,水槽料槽配套,建立了青贮氨化池,种植了一定面积的优质牧草;共扶持养猪示范户2000户,按饲养母猪或商品猪的不同要求进行了猪厩改造,有部分示范户建起了标准化产房。这些示范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了大批养殖户投资改善养殖条件,全县养殖条件逐年改善。县畜牧兽医站建成了办公大楼,全县15个乡级畜牧兽医站中12个乡站有房,总建筑面积4866.34平方米。县畜牧兽医站配备了兽医防疫车、冷库容、疫苗冷藏冰箱、化验室等设施。县种猪场、县养猪科技示范园具备年生产3200头种猪的设施。15个乡站、63个村兽医室配备了90台疫苗冷藏冰箱。全县有14个乡级猪改良配种点,9个肉牛冻精改良配种点,有700亩优良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畜牧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引进推广了大批实用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效果。先后完成了畜禽品种资源调查、草山普查、饲料资源调查、家畜布氏杆菌病调查、家畜锥虫病调查、马传贫普查、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等专题项目,形成了数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编撰出版了《墨江县畜牧业区划》一书,根据畜禽生产发展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畜种差异规律,合理划定发展区域,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择优发展。对不同类型地区进行分类指导,明确了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为墨江畜牧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九八O年以来获得各级奖励的成果3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推广奖31项、畜牧业丰产奖和畜牧业丰收奖各一项。在37项成果奖中,地厅级以上奖励13项,最高奖为省部级3等奖。通过大量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畜禽养殖水平明显提高,畜禽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畜禽疫病死亡率大幅下降,饲养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出栏率提高一倍还多,肉蛋产品连年增长,养殖效益逐年提高。

关键词:发展畜牧经济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