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文——“梯田文化”的守望者
2009-08-28 09:50:00 作者:管倍艺 来源:双胞之家网
插曲
婚姻都有缘尽的时候,哈尼族人的离婚也别具特色。当两个人感情不和要分手的时候,由摩批或长老出面主持,将一个边缘刻有凹槽的二寸宽的竹片或木片,从中间破开,一分为二,这就代表婚姻的结束,双方各拿一半。如果认为双方再无复合可能,半边竹片就可随意丢弃,若是还有感情,可将其保留,他日竹片合拢之时,意味着复婚。
对社会现象的担忧
正当我回味哈尼族这些有趣的风俗习惯时,赵老师的一声叹息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赵老师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的年轻一代,遗弃了哈尼族祖先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陋习斑斑。多数哈尼族人生活贫困,小姑娘最多读书到初中就出去打工,可很多小伙子,留守家中,游手好闲,致使田地荒芜。这种社会现象真是令人堪忧啊,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濒临灭亡,传承者却越来越少”。
文化遗失现象不仅出现在哈尼族,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有这样的危机。
哈尼文化的传承
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但因为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耳相继、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摩批”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
摩批名号的获得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称神授(哈尼天神摩迷),即由神来选择,通过托梦来表达神意;二是家族世袭;三是师承。师承的传授方式较为正式、普遍,最具有代表性,选择的方式有公选、占卜决定和自我推荐,然后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哈尼族历史文化知识。
但是,当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掌握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摩批大都年事已高,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料将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消亡。
对哈尼族来说,摩批的死亡就是一座文化大厦的倒塌。因此,加大对摩批的研究、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近期动向
一,与国际间民族文化研究院合作,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哈尼文化。
二,出版一套墨江哈尼族文化丛书,六本,共计100万字,作为墨江30年县庆的礼物。内容涵盖北回归线文化、哈尼族文化、哈尼族叙事长诗、文化大散文等等。
三,加强研究院所课题协作,在县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独立自主课题研究。
目前哈尼研究所已经出版几本论文集和内部主办的民族文化期刊。
很喜欢赵老师的一段话:我的民族历史文化,有着纯血统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其它文化对我怎样影响,都远远不可能摧毁我与生俱来的属性。那是胎记,那是根基,更是灵魂。在我写诗的过程中,要遵循的不是模仿人家越学越像,最后迷失自己,而是坚守母族文化的大地。这是一个作家对民族文化的坚守,是源于自然的心灵牧歌。
是作家,是学者,是“梯田文化”的守望者。在赵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与使命感。
临走前,赵老师赠予一套有关哈尼文化的图书,我如获珍宝。我希望在民族文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哈尼文化可以永久传承,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灿烂辉煌。
受访人简介:
赵德文,男,哈尼族,1971年5月出生,云南墨江人。中共党员。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现任墨江哈尼文化研究所所长
著作: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教育文论集《教苑履痕》、
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