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简介
2009-04-23 15:35:00 来源:双胞之家网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是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的边内县,县境内聚居着25个民族,总人口36万,其中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9%。
长期繁衍生息于哀牢山脉中段北回归线上的20余万哈尼族,战国时与其它地州的哈尼族、彝族、拉祜族、景颇族、基诺族等同源于氐羌族群,原游牧于青藏高原。相传,哈尼族的祖先,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的“诺玛阿美”平原,后逐渐南迁,由青海扎陵湖、鄂陵湖到巴颜喀拉山口两河源地出发到青海、川西北高原榫合部。公元前三世纪,和夷所居的大渡河之南、雅砻江之东所源出的连三海周围,或大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地区,是哈尼族传说中的“诺玛阿美”发源地。后居于此地带的和泥、哈尼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一条即早先的和夷自川西南迁经昆明一带,再往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地区;一条自滇西北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然后又分别南下到今哀牢山、无量山的景东、新平西部、镇沅、景谷、建水、石屏、蒙自,及至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在墨江定居的哈尼族,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
秦汉时,哈尼族称昆明族、叟族,魏晋隋唐时称“乌蛮”,唐初,滇东南六诏山区出现“和蛮”部落,隶属南诏,与滇东北和滇南的彝族一起,被称为三十七部。其中的因远(今元江、墨江)、强现(今文山、砚山、西畴)、思陀(红河)、溪处(元阳、金平)、落恐(绿春)等七部大部为“和泥”,即今天的哈尼族。其余30部多为彝族先民。哈尼族称谓繁多,今在我县境内有卡多、碧约、豪尼、白宏、哦怒(西摩洛)、阿木、腊迷、卡别、切弟等九个支系,无本族文字。
墨江的哈尼族分布于县境5312平方公里各个乡镇。这里山高箐深,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茶花烂漫,杜鹃花争奇斗艳,密茂森林映云天。古老原始的竜林(寨神林)隐藏着哈尼村村寨寨,村寨傍下梯田层层,哈尼人就在这幅员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耘,生育儿女。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等囊括着哈尼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有文学价值,且对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