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服饰纵览
2009-04-22 14:19:00 来源:双胞之家网
哈尼族的服装,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男童戴圆帽,穿黑衣,一般不加饰品,女童亦戴圆帽,但多用银泡、彩穗作饰,饰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满15岁以后,男女均要改变衣服式样,并以众多银泡、银片、珠玑、彩羽、彩穗饰衣、饰头。男子改用黑布头巾缠头、佩戴银链,穿衣襟边沿镶有银饰品,后摆绣有彩色图案的衣服。女青年改戴帽后装有圆筒,帽沿上镶满银饰和彩穗的帽子,佩戴镶满银牌的束胸布“腊霞”,穿绣着彩色图案的上衣,腰间要系飘带,小腿上要缠特意绣制的“克绑”(护腿布),打扮得格外漂亮。
青年男女的这种多饰品衣服,一直要传到结婚,生育。到当了父母以后,便逐渐减去鲜艳饰物。至45岁以后,男子的银链、银泡,从衣上取下,准备传给后代,女子要去掉帽后的圆筒、帽饰、胸饰也不再佩戴,穿一身朴素黑衣蓝裙。使自己显得素雅、庄重。哈尼族服饰,因儿童、青年、老年(壮年)各不相同,民间有“服饰三变”的说法。到了近代,由于棉纺品、中长纤维织品大量进入哈尼族聚居区,哈尼族穿黑衣青裤、黑裙的旧俗早被打破,哈尼族的衣服已是色彩纷呈。目前连衣裙、迷你裙、中山装、西服等新潮服装已被哈尼族青年壮年所接受,形成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的新潮流。哈尼族窖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自布包头,老年人多戴瓜皮帽。西双版纳和澜沧地区的穿右襟和对襟上衣,沿襟镶两行大银片和银币,两侧配以几何纹布,以黑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却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红河等地区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做钮扣,下穿长裤。盛装时外加披肩一件,有的还系花围腰,打花绑腿。在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及裤脚上,都镶上几道彩色花边,坎肩则以挑花做边饰。墨江哈尼族人口多,服饰因支系有别:“豪尼”穿无领右襟青布衣,下着长及膝短裤,腰系白带,头包蓝布或彩色头巾;“碧约”穿白长衣和藏青色土布桶裙,腰束“?子”,头悬红豆,耳坠大环,发巾结于头上;“西摩洛”上披黑衣,无钮,外钉成排银泡,腰系自短裙,头用布扎成角形,脚腿上扎有浸过油漆的藤黑线。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及膝的折叠短裙,打护腿。平时多赤脚,年节穿绣花尖头鞋。少女或青年妇女喜爱以银链和成串曲银币、银泡作胸饰,戴耳环或耳坠,澜沧、孟连等地喜戴大银耳环。蓄发编辫,少女多垂辫,婚后则盘结于头上。以黑或蓝布缠头或制作各式帽子,上镶小银泡、料珠,或者坠上许多丝线编织的流苏。妇女成婚前后,服饰有明显区别:红河、墨江一带未婚垂辫,已婚盘于顶;墨江部分少女头戴青布小帽,系白色或粉红色围腰,婚后取帽,改系蓝围腰,西双版纳及澜沧哈尼族,未婚妇女裙子系得高,紧接上衣,已婚则系得低。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共有人口一百二十多万。
哈尼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青或白布裹头。西双版纳哈尼男子爱沿衣襟镶两行大银片和银币,两侧配以几何纹布。多数地区的妇女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为钮,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彩色花边,胸前挂成串的银饰。西双版纳一带的哈尼妇女,上穿挑花短衣,下穿及膝的折叠短裙,头饰繁富;未婚时裙子系得高,紧接上衣,已婚则系得低些。
红河哈尼姑娘有的也佩戴鸡冠帽,其式样接近彝族鸡冠帽;有的妇女则戴一种额头正中缀满银泡、有弧线的三角形帽,似鸡冠帽而略有变化,十分别致,不落俗套:另一支系“奕车” 妇女则常戴一尖形披肩帽,穿无领开襟短衣和紧身短裤,适于梯田劳作,精干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