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哈尼婚俗

2009-04-22 14:05:00 来源:双胞之家网

一夫一妻的氏族(血缘)外婚是哈尼族基本婚姻制度,严禁同姓内婚,忌讳在异性血亲和姻亲面前流露有关爱情生活方面的议论。男女青年婚前社交、恋爱自由。两人相爱不受父母或他人的干涉,但禁止同胞兄妹、姐弟或堂兄妹、姐弟同时参加一项社交活动。哈尼族的村寨,一般都设有专供未婚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称为“扭然”(王清华、史超军著:《云海中的奇婚女性》,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一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丛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情。在红河南岸大羊街一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大的酒歌恋爱宴会——“阿巴多”。其场面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结成“扎哈”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

若双方彼此中意,相约百年,并为父母认可之后,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说合,随即上聘迎亲。当男方接亲队伍到达姑娘村寨时,埋伏在路旁的姑娘以橄榄果袭击,表示惩罚“抢”走了自己姐妹,并含有先苦后甜,福多儿孙多的寓意。女方搭起迎亲棚,美酒佳肴款待男方迎亲宾客及女方亲友。老人们唱起牵肠挂肚的《送嫁歌》,此时,“扭然”里梳妆打扮的新娘不禁泪流满面,边哭边诉说自己命运的不幸,凝结成哀怨悱恻的《哭嫁歌》。有的地区早在三天前就开始哭唱,并有同村众女友陪同,哭得越伤心越表明对父母的感情深厚。有的地区姑娘出嫁,要由亲兄弟或堂兄弟背出村寨,由亲朋好友组成送亲队伍,运送嫁妆和礼物。新娘接到男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郎亲手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第二天旭日东升,新娘随同伴娘,携带若干糯米饭回娘家,分送给村里各户血亲,以示铭记血缘祖根。婚后,双方均不再参加社交、恋爱活动。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出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方则要履行简单的离婚仪式。由村里办事公正的男性长者主持,在一木片上刻出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劈成两半,各持一半为凭。

“黑夏夏”:婚俗,意即出嫁女子按期(每轮十二天)分住娘家和夫家两地,实际是“不落夫家”婚俗的的叶车语别称。

“捶新郎”:哈尼族支系卡多人在迎亲时,新娘会冲着新郎又哭又捶,新郎则不断地东躲西闪,毫不还手,这是卡多人婚俗的“捶新郎”。“捶新郎”的本意是为了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贞,不还手就表明:你到了我家,我会好好待你,你看,你打了我这么久,我都能忍耐,我是实心爱你的。如果一还手,就意味着失败。

关键词:哈尼婚俗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