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30年】改革开放三十年 发展变化看墨江
2009-09-27 13:44:00 来源:墨江政务公开
改革与发展,承载了墨江人民太多的梦想,改革开放30年,勤劳的墨江人民打破旧桎梏、开拓新领域,踏准改革的每一个节奏,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开拓创新,演绎了从改革走向辉煌的动人篇章,昂首步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崭新时代。30年,在墨江531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历史,谱写了一首激越的颂歌,绘就了一幅多彩的画卷。
“三篇文章”做足城市建设
“三张名片”绘绣墨江新城
30年前,墨江县城城区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左右,2条主要道路1千多米,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30年后的墨江县城已然面貌一新,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
墨江大作城市建设“三篇文章”,全面实施县城面山绿化、片区开发和城市净化三大工程,城区面积扩大到1.75平方公里,建成县城城市道路36条,总长13.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6712.9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投资经营和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1998年被评为省乙级卫生县城;2000年被评为省甲级卫生县城;2002年、2004年、2006年保甲创卫成功。整个县城大楼林立,街道宽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墨江县城这几年变化太快!变干净了、变大了!”,不管是为工作来到墨江的干部群众还是路过的游客都这样评价。回归之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机盎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客人交口称赞,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倍感自豪……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墨江城市建设的变化只不过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墨江全县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墨江县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中一系列鲜活的数据,才是墨江县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好的注脚。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8728万元,年均增长13.7%,比1978年3693万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1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120元上升到1997年的1026元后,2000年达到2028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4189元;地方财政收入9180万元,比1978年的291万元增长30.5倍,年均增长12.6%。全县县域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卓越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30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墨江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979~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3%、16.9%和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60.8:15.0:24.2调整为2007年的31.4:32.3:36.3。与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1个百分点。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三、二格局向三、二、一格局的转变过程。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1978年以来,墨江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03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2751万元,增长22.9倍,年均增长11.6%。粮食总产量达11.383万吨,比1978年的7.4141万吨增长53.5%,年均增长1.5%。
———工业经济跃上新水平。三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墨江县工业呈现新变化。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2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4014万元,增长64.2倍,年均现价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1.3%提高到2007年的18.4%。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3683户、私营企业139户,从业人员13306人,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36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4.3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1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打造水电、林产、矿产、烤烟、畜牧五个重点产业,努力培育橡胶、茶叶、蔗糖、紫胶、蚕桑、文化旅游六个优势产业,培植壮大酒业、竹子两个后续产业”的发展思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