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摩批-----哈尼族文化传承者

2008-04-16 12:13:00 来源:今日民族

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但因为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耳相继、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摩批”(宗教祭司)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

“摩批”是哈尼语音译,意为“智慧超群的长者”(“摩”为“老”、“长老”之意,“批”即“知识广博的智者”),又有“呗摩”、“摩期”等称谓.俗称“贝玛”。摩批分为三种类型,即仰批(又叫“斯批”、“批玛”)、翁批(又叫“刹批”、“刹拖”、“擦批”)、沟批。仰批是哈尼社会中最高等级的摩批,懂得哈尼族社会历史、宗教经典、祭祀形式等,主持哈尼族的高级葬礼活动,也主持其他难度较大神性很强的祭祀活动,当然也能主持低一级的祭祀活动。翁批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仅次于仰批,他们不完全懂得葬礼的祭词,因而只能主持为人求神驱鬼、招魂护魂、祈求神灵保佑山寨平安兴旺等村社和家庭的各种公祭和私祭活动。沟批为哈尼族摩批中最低级的一种,沟批不能进行杀牲祭祀和驱鬼求神活动,分为尼玛和尤批。尼玛以中年女性居多,她们主要是通过看相、蛋卦、米卦等方式,为人问病决疑,她们只给人们说明生病的原因和解救的办法,但不做具体的祭祀活动。尤批也称“叟批”。这种人以中青年男性居多,有些人懂一点魔术、气功等,在凡人面前以神秘的面目出现。

摩批是哈尼族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哈尼族原始宗教产生和形成的初期是没有摩批的,只有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虔诚信仰者,向自然物或被认为是神的对象顶礼膜拜、祭祀。随着人们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崇拜对象日益增加,祭祀活动日益频繁,产生了主持宗教活动的人物。据相关哈尼族历史文献资料显示,早期各类祭祀活动是由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或部落首领主持,后来逐渐地被智慧超群、擅长总结生产生活经验、被认为具有特异功能、能与鬼神联系的人——摩批所替代。

在哈尼族社会中,摩批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人物,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地位。哈尼族把摩批与头人、工匠同等看待,把他们视为社会的三种能人,认为没有这三种人,社会就不能发展,人们就不能安居乐业。

 

摩批名号的获得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称神授,即由神来选择,通过灾、病来表达神意;二是家族世袭;三是师承。师承的传授方式较为正式、普遍,最具有代表性,选择的方式有公选、占卜决定和自我推荐,然后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哈尼族历史文化知识。据调查,有威望的哈尼族摩批都曾经历过严格的师徒传授。摩批群体内部带徒弟也有严格的规约,有资格认定程序和标准,只有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批玛(仰批),才具有为师带徒的特权。凡师承的摩批都要按规定行拜师仪式,并似古代科举选材,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为徒。摩批通过示范身教和口耳相传的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其内容包括哈尼族历史文化、族群迁徙史诗、神话传说、父子连名谱系、民间故事、音乐舞蹈、医术、天文地理知识、历法节令、道德规范、禁忌、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生产生活技能等等,一般学习期限较长,学成考核较为严格,通常像现在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论文答辩形式,由老摩批(考官)任意点出史诗的篇章和宗教仪轨中的任何一章一节或仪式,让学徒演唱或朗诵,如有隔顿、错漏,则不予通过。徒弟学成后还要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方能跃升为真正的摩批。这一套承袭制度则以连名制的方式代代相传,在无法借助书写文字工具记载历史文化的年代,摩批无疑成为哈尼族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承传载体。 历史上,摩批在哈尼族社会活动中的主要职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宗教礼仪活动

早期,哈尼族先民信仰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尤为突出。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其局限性,认为整个世界是人、神、鬼三界的统一体,摩批则是这三个世界相互沟通的媒介,能帮助人们向上天神灵祈福,又能为死去的人们指路归宗,加之其脱胎于政教合一的首领,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精通宗教活动方面的知识,于是长期把持开展宗教活动,运筹组织村落社会内常规和非常规的祭祀,如主持村落群体性的大规模公祭“昂玛托”(祭寨神)、建寨仪式、婚丧礼仪、为人祈福攘灾等等。

2、指导农业生产

历法、农时节令对于具体的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哈尼族曾创造过“十三月历”、“十月历”、“十二月历”以及物候学等一系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历法,并有独特的季节划分和节令推算方法。在哈尼族社会中,摩批是熟悉、掌握、精通历法和农时节令的“能人”,几乎是农事和天文历法方面的专家,通晓《斯奴检奴》、《浩活腊活》等农事历法叙事长诗。摩批日常参与农事活动,并向族人传授天文历法知识和农事耕作技术,在关键的农时节令作示范性指导。

 

3、行医治病

摩批大都精通医药,迷信活动与用药相结合是其治病救人的一大特点,给人治病既采用念咒驱鬼、献祭除魔,又适当用药的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哈尼族摩批对植物、动物的医药用途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有的懂得气功,会拔火罐和使用针灸等。诚然,治病救人是摩批作为神职人员至今仍能在哈尼族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摩批至今仍能在哈尼族社会中生存,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其必然性。摩批是伴随着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产生、形成、发展而存在的,与哈尼族的早期文明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意识领域充斥的虽然是唯心的东西,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排斥科学文化知识,相反,他们正是凭借着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等知识,通过从事占卜、释卦、念咒、祭祀、巫术活动等手段,履行着难以替代的社会职责,参与社会实践、调节社会关系,对村落社会的秩序稳定、历史文化的延续有积极的一面。诸如:

1、维护村落社会的和谐稳定

摩批懂得借助神意与人的意志,结合管理现实社会的规则,规范族人的社会行为,制定习惯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氏族内部团结稳定。如在哈尼山寨村落设施布局的安排、寨神林的保护、民族重大节日等活动的规范、对偷盗行为的惩处等都无不折射出摩批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与作用。

2、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摩批为满足祭祀、占卜和巫术等活动的需要,必须口传心记家族谱系、民族历史、历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研究药材的效能和医学,把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歌谣、谚语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以记录和提炼,并在各种宗教活动场所或日常生活中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扬和传播,可以说,摩批在哈尼族社会中充当着知识分子的角色。

例如,目前已搜集整理出版的哈尼族创世纪《优本合本》、古歌《窝果策尼果》、长篇迁徙诗史《哈尼阿培聪坡坡》、殡葬祭词《斯批黑遮》等都来自摩批的口头传承。摩批目前仍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与传播者,对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作用。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整体来看,大多数哈尼族摩批担负着传承与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之重任,为哈尼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掌握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摩批大都年事已高,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料将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消亡。因此,加大对摩批的研究、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关于抢救和保护工作,有几方面的思路:

首先,要肯定其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尤其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摩批”的社会活动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建设。

其次,应加强对摩批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管理。相关文化单位和部门应从抢救保护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出发,考虑将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摩批认定为民间艺人的范畴,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以利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三,应设立专门机构,利用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把影响大、威望高的摩批作为重点抢救对象,将其所主持开展的祭祀活动详细记录下来,待条件成熟即翻译、修改、整理、出版、发行。

 

关键词:哈尼族

[错误报告] [推荐]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推荐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